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五指参天峰丘文庄公 其二 明 · 王弘诲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七部
一柱波心五岳连,高标削翠界南天。
谁将赤手排沧海,直上丹霄拾紫烟。
钩弋晓穿云锦出,神符宵握斗枢悬。
最怜建水挥文笔,卓立乾坤判道原
古像赞二百零五首 其三十八 子思 明 · 孙承恩
学本心传,道原性命。
虞授受,父师讲论。
三十三篇,广大精深。
继往开来,非子孰任。
明经书堂记 宋末元初 · 胡次焱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四五、《梅岩文集》卷四
明经书堂者,我明经先生读书所也。
先生本大唐昭宗子,天祐间朱全忠构祸,逃难齐民依安定三公,卜宅于婺源之考水,因用胡姓。
古老相传,指方二坞为书堂遗址。
十四世孙安国浚池筑亭为游憩之地,扁以「方坞」,予尝记之矣。
其郎罢士盈曰:「此足以乐宾娱亲,非所以淑子孙也」。
易以明经书堂,再以记请。
予嘉其能尊祖尊经,奋笔弗辞。
谨按明经一科,肇于汉,于周,因仍于六朝,五季、宋初亦沿以取士。
先生在五季时尝中是科,乡人即以表其族,以别于安定之胡,尊之也。
或曰:唐人谣曰「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宋人诗曰「焚香礼进士,撤棘待明经」,是谓明经下于进士也,何得谓尊之邪?
应之曰:唐制诏三家《传》、《礼》、《仪》出身者不任散官,优之也。
仁庙试明经举人,至烦御笔亲选试官,重之也。
重之优之尊之至矣,是宜鸿儒硕学多出此途。
唐时王允、郑钦夫、许孟容、徐文达以至陆德明之徒皆以明经擢第。
乃若孔颖达博洽狄仁杰之公忠,此明经中尤挺挺者。
宋初以明经进士崔颐正,以九经及第孔维
辨析经疑,讲明易卦,有若冯元
先列注疏,断以己意,有若刘恕
至若经义名斋,有若胡安定
经术传授,有若蔡端明
此明经中尤表表者。
夏侯胜志在青紫,祝钦明五经扫地,何足与我明经同日语哉!
吾固于先朝「经明行修」一语有感焉。
夫经明以学问言,行修以践履言。
必修行,而后经明有实用;
非行修,则经明徒虚文。
祝钦明辈有学无行,姑舍是。
质诸家乘,明经以孝友处家,以谦逊处乡,德量宽洪,人不见喜怒之色,盖先生有得于经素矣。
惟明《书经》之敦叙,故修而为孝友之行;
惟明《易经》之谦恭,故修而为谦逊之行;
惟明《礼经》好恶之辟,故修而为喜愠不形之行。
不特此也,经不云乎,「君子以俭德避难」,是以有「家住乡庄深僻处,任是湖边属汉秦」之句。
经不云乎,「独寐寤宿,永矢弗告」,是以有「但向閒中消日月,岂知世上有兴亡」之句。
经不云乎,「吾不如老圃、老农」,是以有「园林满目,丘陇当门」之句。
经又不云乎,「饮酒燕乐,向晦入燕息」,是以有「醉乡眠芳草,归路送夕阳」之句。
经又不云乎,「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以有「绎思斋中,畅情池上」之句。
经明而行修,岂独科第而已。
揭「明经」以颜其书堂,则远而六艺芳澜,近而燕翼贻谋,具在是矣。
祖宗以行修为明经之实,子孙亦以行修副明经之名。
春诵夏弦,必思瞬存而息养;
朝吟暮诵,必思昼为而宵得。
否则明经徒纸上语耳,何关于吾身哉!
猿惊山人之去,鹤叹城郭之非,壁中之科斗文字犹存,堂上之金石丝竹未咏,绎思以求诸心法,论义以稽诸家法,经明行修者初不以投簪阁笔为作辍,祖孙百世一日也。
黄卷中有圣贤,方册中有文武,云仍诜蛰可不率乃祖攸行?
壬寅正月,十三世孙次焱记。
叔父成都府墓志铭 南宋 · 李壁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八七、《永乐大典》卷一○四二一
叔父讳熹,字明甫姓李氏陵州府君之季子也。
世家眉之丹棱。
曾大父讳某,大父讳某,赠奉直大夫
陵州府君讳某,累赠正奉大夫
叔父生二十四年,以荫补官,监雅州卢山县酒务。
利州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司检法官,终宣教郎、知成都府成都县
享年五十有三。
叔父赋资原悫,侃侃乐易,然与人交无谄笑佞辞,势利之际,未尝轻变所守以徇之。
虽律令精习,而持心近厚。
所居官必斥去雕琢,不求知名,号称长者。
陵州府君官至二千石,盖将老而田不满一廛。
叔父既仕,则益砺廉节,每退归僦屋以居,或日旰不得食,人不胜其忧,叔父处之晏如也。
及启手足,罄所有,不足以充凶事。
呜呼!
浮沉不遇,既莫克充其蕴于时,而见于行己,仅如此者,抑可谓贤矣。
性嗜酒,遇兴即满引,倒冠落佩,殆遗形骸。
有诗七十馀篇,不为藻绘崭刻,而务达其意。
间阅阴阳历算方技之书,皆深得其要,而亦未尝以语人也。
娶何氏。
有男子二人:曰𡌦,曰玺。
女长适承议郎、新知昌州杨己千,次适进士刘釜,季尚幼。
叔父之卒,实淳熙二年戊辰后七年十月辛酉,始克葬于丹棱县乐扶乡永寿里石子山之原。
太史公守东藩,𡌦来乞铭,太史公春秋高,触绪多感,惮于涉笔,则语𡌦曰:「昔刘道原之葬,实以温公《十国纪年序》为铭,凡吾与而父平生之言,乙未岁祭文盖尽之,其可刊已」。
𡌦拜且泣曰:「不朽之托,固在斯文。
然名氏未见,敢重以请」!
太史公乃以命某,某谨论次叔父历官终始而系之铭。
铭曰:
浑然天质,不见芒锐。
胡不显融,忽兮已逝。
御辛篆铭,以妥厥瘗。
后或有考,尚知为太史公之弟也。
宋 · 丰禅师
 押庚韵
雪岭梅花绽,云洞老僧(以上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三)
龚使君名琦,知瑞州日) 宋末元初 · 文天祥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淡和心事葛天,回首归来清渭滨
长倩君宾(四库本作房)孙子行,道原义仲辈流人。
一生受用忘非是,万事升沉等故新。
近日贞元朝士少,蒲轮有命出枫宸。
圣人之孝十首 其一 (道之大原出于天尧以是道传之舜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 宋末元初 · 林同
五言绝句 押先韵
道原自天出,尧以是相传。
曰孝悌而已,人人具此天。
夏双桥诗教韵 其二 明 · 张天赋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骨肉斯文遍九州,半甘嘉遁半封侯。
道原终古推尼父,说苑何人道向刘。
缺陷世情添我恨,公评月日羡君收。
无端一枕渊明梦,飞上罗浮第一楼。
伏波山还珠洞题名治平二年三月 北宋 · 余藻
 出处:全宋文卷一五二六、《桂林石刻》卷上、《桂胜》卷一
桂州、兼经略安抚陆铣,提点刑狱公事余藻转运判官孔延之兵马钤辖白均、徐印,新知郁林州姚原道经略司勾当公事刘恕治平二年立夏后二日会于此。
题。
通鉴外纪目录序 北宋 · 刘恕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三刘家集》卷一
夫计亿兆者始于一,总众异者归于同。
古今兼载,则竹帛不能纪;
撮其机会,则事尽于终卷。
六经具而诸子兴,文籍烦而谱谍作。
太史公云黄帝以来,皆有年数,咸不同乖异。
汉、魏、晋,去古益远,众言不本于经,夸者务为诡诞。
包牺前后逮周厉王竞列,年祀更相违背,辽邈无据,安能考质,存其一说,备列于下,与删弃不取者,莫知孰得孰失焉?
疑年茫昧,借日名甲子以纪之;
共和以后,则用岁阳岁名而著于上,示相别也。
班固谓《三统历》最密,杜元凯推《春秋》当时之历,见二百五十五年晦朔闰及日食,而云《三统历》术比诸家最疏,推经传朔日皆不谐合也。
京兆万年刘恕撰。
按:《通鉴外纪》卷首,四部丛刊本。
通鉴外纪后序 北宋 · 刘恕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四○、《通鉴外纪》卷末、《三刘家集》卷一、《皇朝文鉴》卷三○、《群书考索》前集卷一四、《通鉴外纪节要》卷四、《文章辨体汇选》卷三七三、《古今图书集成》经籍典卷三九○、《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孔子作《春秋》,笔削美刺,子游、子夏门人之高弟不能措一辞。
鲁太史左丘明仲尼之言高远难继而为之作传,后之君子不敢绍续焉,惟陆长源《唐春秋》、尹洙《五代春秋》。
非圣人而作经,犹春秋吴楚之君僭号称王,诛绝之罪也。
《左氏传》据鲁史,因诸侯国书,系年叙事。
《春秋》所贬损大人当世君臣有威权势力,其事实皆形于传,故隐其书而不宣,以免时难。
汉献帝班固《汉书》文繁难省,命荀悦依《左传》体为《汉纪》,言约事详,大行于世。
晋太康初汲郡人发魏襄王冢得《纪年》,文意大似《春秋》,其所记事多与左氏符同,诸儒乃知古史记之正法。
自是袁宏、张璠、孙盛、干宝、习凿齿以下为编年之书,至唐、五代其流不废,汉、起居注,梁、唐实录皆其遗制也。
《国语》亦左丘明所著,载内传遗事,或言论差殊而文词富美,为书别行。
周穆王晋知伯、赵襄子,当贞定王时,凡五百馀年,虽事不连属,于史官盖有补焉。
七国有《战国策》,晋孔衍作《春秋后语》,并时分国,其后绝不录焉。
唐柳宗元采摭片言之失,以为诬淫,不槩于圣,作《非国语》六十七篇,其说虽存,然不能为《国语》轻重也。
司马迁始撰本纪、年表、八书、世家、列传之目,史臣相续,谓之正史
本朝去古益远,书益烦杂,学者牵于属文,专尚《西汉书》,博览者乃及《史记》、《东汉书》。
而近代士颇知《唐书》,自三国至隋,下逮五代,懵然莫识。
承平日久,人愈怠惰。
《庄子》文简而义明,玄言虚诞而似理,功省易习,陋儒莫不尚之,史学寖微矣。
案历代国史,其流出于《春秋》,刘歆叙《七略》,王俭撰《七志》,《史记》以下皆附《春秋》。
荀勖分四部,史记旧事入丙部,阮孝绪《七录·记传录》纪史传,由是经与史分。
夫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以知今,因善恶以褒贬,察政治以见兴衰,《春秋》之法也。
使孔子赞《易》而不作《春秋》,则后世以史书为记事琐杂之语,《春秋》列于六艺,愚者莫敢异说,而终不能晓也。
皇祐初进士,试于礼部,为司马公门生,侍于大儒,得闻馀论。
嘉祐中,公尝谓曰:「春秋之后,迄今千馀年,《史记》至《五代史》一千五百卷,诸生历年莫能竟其篇第,毕世不暇举其大略,厌烦趋易,行将泯绝。
予欲托始于周威烈王命韩、魏、赵为诸侯,下讫五代,因丘编年之体,仿荀悦简要之文,网罗众说,成一家书」。
曰:「司马迁以良史之才,叙皇帝至汉兴亡治乱。
班固已下,世各名家。
李延寿总八朝为南北史,而言词卑弱,义例烦杂。
书无表、志,沿革不完。
梁武帝通史、唐姚康复统史,世近亡轶,不足称也。
公欲以文章论议成历世大典,高勋美德,褒赞流于万世;
元凶宿奸,贬绌甚于诛殛,上可继仲尼之经、丘明之传,司马迁安可比拟,荀悦何足道哉」?
治平三年,公以学士英宗皇帝侍讲,受诏修《历代君臣事迹》,蒙辟置史局
尝请于公曰:「公之书不始于上古或尧舜,何也」?
公曰:「周平王以来事包《春秋》,孔子之经不可损益」。
曰:「曷不始于获麟之岁」?
曰:「经不可续也」。
乃知贤人著书,尊避圣人也,如是儒者可以法矣。
熙宁三年冬,公出守京兆年春移帅颍川,固辞不行,退居洛阳
褊狷好议论,不敢居京师,请归江东养亲。
公以新书未成,不废刊削。
亦遥隶局中,尝思司马迁《史记》始于黄帝,而包牺、神农阙漏不录;
公为历代书而不及周威烈王之前,学者考古,当阅小说,取舍乖异,莫知适从。
若鲁隐之后,止据《左氏》、《国语》、《史记》、诸子而增损,不及《春秋》,则无与于圣人之经。
包牺至未命三晋为诸侯,比于后事,百无一二,可为前纪。
本朝一祖四宗一百八年,可请实录、国史于朝廷,为后纪。
何承天乐资作《春秋》前后传,亦其比也。
将俟书成,请于公而为之。
熙宁九年罹家祸,悲哀愤郁,遂中瘫痹,右肢既废,凡欲执笔,口授稚子羲仲书之。
常自念平生事业无一成就,史局十年,俛仰窃禄。
因取诸书,以《国语》为本,编《通鉴前纪》。
家贫,书籍不具,南徼僻陋,士人家不藏书,卧病六百日,无一人语及文史,昏乱遗忘,烦简不当。
远方不可得国书,绝意于后纪,乃更《前纪》曰《外纪》,如《国语》称《春秋外传》之义也。
周共和元年庚申威烈王二十二年丁丑,四百三十八年见于《外纪》,自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周显德六年己未,一千三百六十二年载于《通鉴》,然后一千八百年之兴废大事,坦然可
李弘基用心过苦,积年疾而药石不继。
卢升之手足挛废,著《五悲》而自沈颍水。
予病眼病创,不寐不食,才名不逮二子,而疾疹艰苦过之。
陶潜豫为祭文,杜牧自撰墓志,夜台甫迩,归心若飞,聊叙不能作前后纪而为《外纪》焉。
他日书成,公为前后纪,则可删削《外纪》之烦冗,而为《前纪》,以备古今一家之言。
虽不及见,亦平生之志也。
景定甲子理宗尝以颜曾传道配飨下问词臣咸淳丁卯昉以曾子子思升侑孔庭盖推本先意也先臣所被宸笔藏之私室会军学撤旧庙崇新阁愿得摹刻其上而某固未敢也府教张君遂诗以成之后之观者将有考于斯文谨用韵以谢 其二 宋末元初 · 牟巘
七言律诗 押删韵
藻有嘉鱼首自颁,师儒乐育士欢颜。
宸奎恍若从天下,杰阁崇成不日间。
要识道原观泮水,坐令文物盛黔山。
熙明殿下龙舞,便合归陪讲读班。
王荆公书楞严经要旨跋 宋末元初 · 牟巘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三一、《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一二、《宋代蜀文辑存》卷九五
霜筠雪柏钟山寺,投老归欤寄此生」。
王介甫既赋此诗,元丰八年四月,竟罢政而归,书《经》乃其时也。
继遂为元祐矣,假本道原刘秘丞恕也。
《经》中十二者,欲令法界众生求男得男。
是时雱已卒,介甫之意有所为。
后舍半山所居为寺,申其荐拔,可叹也。
作字有斜风疾雨之势,亦其性卞急使然,然不妨得书法。
陵阳耄叟牟巘之书。
灵山寺刘屯田员外郎祠堂嘉定二年四月 南宋 · 幸元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三、《松垣文集》卷三
蜀郡范公择能邑长高安之二年,政成化行,琴堂闲暇,披阅职方,得屯田员外郎刘公凝之故里于新丰乡之枨塘。
十里赢有屯田读书堂遗址,界灵山寺之侧,寺故屯田所游憩。
乃命释子师诚即法堂之西辟敞室,立屯田像,以秘书丞道原检讨壮舆列祀左右。
张左史所记之堂,扁曰「冰玉」,扃以缘干,炉以焫萧。
四月癸酉,师诚以考工告,公来奠,洎祠下,与某落之。
高山景行,徘徊竟日。
公元祐太史之孙,太史道原熙宁中同处司马温公书局,凝之道原父,壮舆其子也。
凝之上官于清颍,年未四十,挂冠归庐山
道原以直言拂王金陵壮舆褰裳去蔡京
清风劲节,皆足以砥柱流俗。
自徙匡庐,故居矣,今并像之,使乡人知所敬慕焉。
高安荷山栖霞观记开禧三年秋 南宋 · 幸元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三四、《松垣文集》卷六
英宗皇帝治平四年,诏锡天下寺观额,以高安荷山观为栖霞观,国有大祈祷,守令躬临。
按《九域志》:山多红莲,故以名。
旧存元祐庚午断碑,载丁威、王子乔汉晋间驾紫鹿、白象栖游绝顶,晋人想慕高风逸韵栋宇遗坛之下。
唐明皇帝尝诏华林孙智藏祀焉。
开禧三年秋,访刘道原故址于钧山之阴,道荷山,摄衣穿扉,幽寻水石。
岭有藏琴,湖有落星,陶堲道径。
老松修竹,敷阴竦密,灵草仙花,香满涧谷,峰峦缭绕,天地一壶。
羽士胡以观扶携沿岸。
羊角万仞,轻风漾日,微云浪天。
步武霄汉之上,揖两仙故躅。
东望洪崖,西望宝阳,阁阜南翚,华林北跪,千岩万壑,下摺众皱,独莲井堙芜,棋石欲裂,缅焉惆怅。
嗟乎!
晋楚山川,辽绝万里,而两君去来,云凝风休,陵谷海桑,踪迹不磨,皆神仙事也。
至于鹤立华表而不忘其亲,飞凫紫宸而不忘其君,则机械息而天理常流,方技穷而名教不损。
其视洁身乱大伦而专与鸟兽草木同群者又远矣,一有取焉。
于是乎记。
潮州韩文公祠 近现代 · 江峰青
对联 出处:魏塘楹帖录存
岂惟潮人士推戴,先生诚开衡山之云,威戢鳄鱼之暴;
宜与朱紫阳并崇,谥号道原二氏之谬,文起八代之衰。
魏鹤山先生渠阳集五首 其二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虞韵
濂翁传到紫阳朱,复见嘉端此大儒。
一论道原一原道,他求伦拟汉唐无。
鲁至道 宋末元初 · 方回
种薰不生莸,种莸不生薰。
人力异培植,草木各有根。
或不然此说,宜以变化论。
蛟鱼无头角,作龙行雨云。
曲糵酿成酒,醒者皆醺醺。
不见昔诸子,抠衣孔圣门。
仲由气暴虎,不使行三军。
欲俾赐也讷,故曰天何言。
不见孺悲子,取瑟使之闻。
色黄而在裳,深取六五坤。
志学及从心,非变尚何云。
南山隐雾豹,养其所变文。
明明德新民,此书洙泗孙。
所谓新者何,拾旧新是勤。
服可古衣冠,耕须故田园。
世惟有旧染,不可留一痕。
变人先变己,毋我求道原
下愚彼不移,乌喙无兰荪
昏昏与晓晓,火蛰仍复蟠。
人生悟此理,寸丹还一元。
过三岭苧溪 五代至宋初 · 释清豁
七言绝句 押删韵
世人休说行路难,鸟道羊肠咫尺间。
珍重苧溪溪畔水,汝归沧海我归山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二)
五代至宋初 · 释德韶
 押阳韵
暂下高峰已显扬,般若圜通遍十方。
人天浩浩无差别,法界纵横处处彰(以上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五)